你懂嗎 網絡流行語來襲 你懂什么是 上頭姐妹水油平衡嗎
吳亦凡帶火skr
《創造101》
羊城晚報記者龔衛鋒實習生梁嘉穎
dbq,這個ysh真的xswl。社交網絡上諸如此類的信息越來越多,一些網友發布信息就像發密碼電報;看的人更痛苦,讀一條娛樂報道,就像解密電碼。這種現象,近年在以娛樂圈為主要陣地的飯圈頗為流行,除了拼音縮寫,還有一堆讓不少已經被稱為老叔叔老阿姨的85后看不懂的流行語,比如本命、墻頭、香蜜女孩、鎮魂女孩最近,《親愛的,熱愛的》播出,上頭姐妹應運而生;《歸還世界給你》播出,又多出了憶油未進水油平衡等新造的流行語。
如果不看劇,你能看懂這些話的意思么?帶著一系列問題,羊城晚報記者近日采訪了廣東財經大學研究流行語的錢珍老師,她從點到面深入分析了娛樂流行語的生產趨勢及文化機制,揭開現象背后的密碼。
難度初級
劇集衍生語
以往,劇集衍生語通常來源于角色的臺詞,劇集播出后,人們口耳相傳,開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。比如《還珠格格》帶火了皇上,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?;《神探狄仁杰》帶火了元芳,你怎么看?。但是,最近兩年,網友把衍生語從臺詞中抽離出來,嘗試造概念。
去年的熱播古裝劇《延禧攻略》,帶火了大豬蹄子。聶遠在劇中飾演有三宮六院的皇上,觀眾們認為他太花心了,于是用豬腳代稱他,之后,觀眾慢慢覺得大豬蹄子更上口,于是就有了男人都是大豬蹄子這句話。同樣的造詞邏輯,也用到了最近的熱播劇《親愛的,熱愛的》中,由于男主角韓商言冷酷地向女主角佟年提出分手,觀眾一度用大毛驢子代稱韓商言。
最近兩年,劇集衍生語中出現了代稱粉絲的傾向。這一現象最早出現在去年爆款劇《鎮魂》播出期間,嗑演員朱一龍、白宇這對兄弟CP的女性觀眾有了鎮魂女孩這一總稱。緊接著,暑期爆款劇《香蜜沉沉燼如霜》和《延禧攻略》熱播,當時看劇的粉絲被稱為香蜜女孩和衛龍女孩。到了今年,當《親愛的,熱愛的》播出時,男主角李現人氣暴漲,微博粉絲在該劇開播幾天內迅速破1000萬,因為這部劇變成李現粉絲的女性觀眾自稱現女友。
此外,劇集衍生語里,會有一些二次元的造詞元素介入,用于解釋主角的人設。比如:腹黑、傲嬌、蘿莉、天然呆等。
難度中級
綜藝衍生語
熱播綜藝中也出現不少衍生語,多見于選秀類綜藝。去年《偶像練習生》和《創造101》兩檔綜藝帶火了C位出道這一表述。C位這一概念最早出自日本48系偶像團體,在每年的總選舉中,粉絲給偶像投票,成員將以最終投票排名結果,決定在新專輯中的站位,第一名就是C位(centre中心位),其中代表人物就是AKB48的不動C前田敦子。這個詞傳到中國后,隨著這兩檔選秀節目引發全國的空前關注,C位的表述也火了。
在15年前,《超級女聲》帶火PK一詞之后,綜藝圈極少有英文代稱流行。但最近兩年,大量的英文代稱在節目中流行,隨著節目的火爆迅速出圈?!哆@就是街舞》中,用battle代替了PK?!吨袊形分?,吳亦凡帶火了freestyle一詞,一時間,有人想表達風格隨意的意思的時,總會脫口而出這個詞。在《創造101》中,全民制作人不再用選人這種常規表述,而用pick;支持偶像不再說我挺你,而說我給你打call。有時候,英文代稱也會進一步衍生。比如,在《中國新說唱》中,吳亦凡帶火了skr。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Hiphop音樂的起源靈魂樂,JamesBrown當年就會在自己的表演樂中即興加入各種奇怪的叫聲。然而,粉絲們做出來的表情包卻利用了諧音,比如熱skr人了你真skr小機靈鬼。
綜藝中的熱度擔當也成了網友造流行語的靈感來源。在《創造101》播出期間,楊超越帶火了全村人的驕傲等表述,而王菊更成了網友的造詞神器大菊不妙菊式大好菊內人菊外人。在《變形計》中,城市少年王境澤到農村后,撂下狠話說:就是餓死也不會吃東西。沒想到幾個小時后啪啪打臉,不僅在農村家庭吃飯,還說了句:真香。于是,真香就成了流行語,表示某人預計的事情和最后的結果截然不同。
在綜藝衍生語中,有不少飯圈熱詞介入,具備跨語際傳播的特征。比如,韓圈的忙內,指團隊中年齡最小的成員;門面,指偶像團體組合中最出色的、公認外貌最佳的成員。歐美圈的flop,指專輯銷量遭遇滑鐵盧,后也引申為明星人氣急速下降等。
難度高級
拼音縮寫語
如果說,劇集衍生語和綜藝衍生語,對于85后的人群而言,聽完解釋還能勉強接受,用一用,感覺能跟上潮流,那么,當拼音縮寫開始大面積進入00后網友的日常交際后,85后不服老都不行。
拼音縮寫語的飯圈屬性更加明顯。粉絲留言中,曝光頻率數一數二的詞一定要知道,比如yxh,它指的是營銷號,營銷號被網友認為是有目的地傳播信息、消費明星,所以大部分網友提到營銷號的時候都帶有貶義。常規的拼音縮寫,聯系語境,連蒙帶猜也不難,比如dbq(對不起)、xjj(小姐姐)、xswl(笑死我了)、sk(生快)、pyq(朋友圈)、bhys(不好意思)、sjb(神經?。?、djll(頂級流量)
可怕的是,一些成語也成為網友的取樣對象,要想看懂,沒點知識面和想象力還真不行。比如:xfxy(腥風血雨),隔半年發次微博也能引發xfxy;zqsg(真情實感),這部劇讓我動了zqsg。當然,方言也能被取樣。比如,xxj(小學雞),最早出自粵語,用于諷刺無聊的人,后來被粉絲引申出了小可愛的意思。用得比較多的還有yjgj(有句港句),即有句講句,意為有一說一,有話直說。
一些拼音、英文字母夾雜的表述,更讓人摸不著頭腦。比如nbcs是什么意思?恐怕外國人也不知道這是nobodycares(沒人關心)的意思吧?
專家說法
語言自我更新和升級
是文化有活力的體現
語言應用很難限制,面對層出不窮的娛樂流行語,學術界又有哪些主流觀點?研究流行語的錢珍老師對此做出解答。
反映了語言的經濟原則
羊城晚報:從語言學角度看,dbq、xjj、zqsg這種算詞么?
錢珍:學界對這類現象有一個描述,一般叫網絡流行語。嚴格來說,這種拼音縮寫不能稱為詞。學術界對什么是詞有嚴格的定義,詞是語言中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、有讀音、有意義的語言單位。我們把dbq這類叫縮略語。
羊城晚報:這類縮略語的流行,對以后語言詞匯更新趨勢會產生哪些影響?
錢珍:一些流行語會進入全民使用的范圍,然后成為共同語的一部分,而且以后的網絡流行語會越來越多。以前的網絡流行語,短句較多,而現在一般是短語,有從長到短的趨勢。這也反映了語言的經濟原則:人們都越來越懶了,能少打字就少打字。
文化就是個雜交系統
羊城晚報:娛樂圈流行語現象在文化上有哪些解讀?
錢珍:新創造的詞匯或表達格式一直都很多,沒有門檻,人人皆可新創造一個詞,但是能傳播出去、流傳下來的很少。自媒體時代,巨大的傳播力量,使得新詞、新語的創造可以迅速被其他人知道并且使用,一批批新鮮表達層出不窮。
羊城晚報:一些亞文化圈層的黑話出圈后被人們在生活中廣泛應用,這能不能理解成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的一種融合?
錢珍:是的,這兩者之間一定會時不時互相沖撞一下。各種亞文化想要更大的地盤,其中的某些部分會被接納,進入主流文化。文化本身就是個來源各異、時代層疊的雜交系統。
過度會造成適應不良
羊城晚報:娛樂流行語這兩年的頻繁更新,是個特例現象么?
錢珍:現在新詞的擴散非???。一個表達是有生命的,而現在表達的生命周期更短了,出生、擴散,然后繼續擴散或是被其他取代,都很快。我之前帶學生做過調查,比如某個年份的十大網絡流行語以前是以年為單位統計的,而現在感覺幾個月就要換一批流行語。
羊城晚報:娛樂流行語的傳播,對社會文化發展有弊端嗎?
錢珍:我們現在用的很多詞,都是歷史留存下來的流行語,比如,OK、革命。新詞層出不窮并被迅速擴散傳播,是文化有活力的表現。文化有活力,能自我更新和升級,總體是好事。不太好的是,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新鮮表達的刺激,過度了可能會造成適應不良。也就是說,太多網絡流行語集中進入你的表述系統,可能別人會不懂你在說什么。凡事都有一個適量原則。
上一篇:自學開鎖技術大全視頻 男子網上看視頻自學開鎖 技術高超多次盜竊得手下一篇:彭麗媛包 習近平和彭麗媛這就是愛的樣子